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新闻搜索
 
 
好胜心引发孩子学习围棋的兴趣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0-03-24 10:10:09    文字:【】【】【

好胜心引发孩子学习围棋的兴趣

围棋是一门古老的益智游戏,是一门带有极其深厚辩证哲学的思维艺术,能够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棋局变化犹如浩渺的宇宙,古语云“千古无同局”,每一局都是全新的,每一局选点的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脑力劳动,因此孩子在思考的过程中,大大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和“胜不骄、败不馁”的抗挫折能力。

随着应试教育逐渐向素质教育转变,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对孩子早期智力的开发,很多幼儿园开设了围棋课,希望它成为幼儿教育的辅助线,让孩子接受围棋文化的熏陶,希望孩子通过学习围棋,在独立思考、逻辑思维、注意力、计算力等方面都得到良好的训练。

不论是成人还是幼儿,学习过程中最有价值的是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好胜心就是幼儿学习围棋的一种很大的动力,因为人都是靠自身的心理力量来启动热情、锻炼意志、发展智力、获取知识的。一切外来的压力也好,诱导也好,都必须通过人的“内驱力”才能起作用。


好胜心引发孩子学习围棋的兴趣

争强好胜是多数孩子的天性,围棋每下一盘都有胜负输赢,有些孩子对此非常敏感,每赢一盘棋孩子会很兴奋。好胜心最初是从赢棋开始的。所以,争赢的好胜心理引发了孩子学习围棋的兴趣。孩子在刚刚开始学习围棋时,总想很快地赢对手,获得成就感。因此孩子学习初始阶段,教师应该有意识、有分寸的创造一些机会让孩子在对弈中可以赢棋,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可以有意识的减少孩子赢棋的机会,比如胜负各占一半的比例。

对孩子来说,好胜心越强,越自信,学习动机就越强烈。反之,缺乏好胜心,则其学习动机就越弱。好胜心是指敢于竞争,力求取胜的、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让孩子通过成功的体验,特别是赢棋,积极引发孩子的好胜心。

孩子的好胜心需要培养

孩子的好胜心及参与竞争的意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培养和锻炼获得的,所以孩子好胜心的培养对学习围棋很重要。如何培养孩子的好胜心呢?

首先,明确围棋的学习目标,让孩子经过自己努力自信地达到目标,增强自信。如:围棋教学中某一目标“吃子方法关门吃”,请小朋友想办法达到目标。目的是让幼儿懂得靠自己的主观想办法解决问题。当孩子达到了目标,教师及时表扬,孩子就能获得成功体验。这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好胜心还对孩子完成下一步的学习目标起激励作用。

其次,提高孩子的竞争意识,力争取胜。围棋总是有胜负的,教师有意识地为孩子创设一些小型比赛有意识地让孩子们比高低、赛胜负。在紧张又愉快的小竞赛中逐渐激励孩子的好胜心和竞争意识。在比赛中,得胜的一方当然是成功的喜悦,而失败的一方必须接收失败的现实。往往输棋的孩子会沮丧哭鼻子,如何教育孩子坦然面对成功和接受失败并从失败中重新奋起,力争取胜,是教师应该关注的事情;特别是输棋时教师应帮助孩子分析失败原因,对孩子进行鼓励,提高孩子“胜不骄、败不馁”的抗挫折能力,使孩子懂得竞争既是展示自己的力量,也是检验自己的不足,其目的是求得进步。

避免好胜心太强的负面效应

当出现负面效应时教师应给予恰当的引导,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如果把握不好,就容易走向极端。好胜心在幼儿学习围棋过程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价值,但也不能让幼儿形成极端的好胜欲。往往有的幼儿好胜心太强,输不起棋,输了棋就再也不想下棋,或不敢不愿下棋,此时教师要给予孩子恰当的引导和教育。

好胜心强的孩子特别看重受到表扬和鼓励。因此教师要正确评价孩子,赢棋时要表扬得当,巩固其优点,增加孩子自信,促进孩子不断进步;如果表扬不当或表扬过度,就会使孩子骄傲,进而看不起别人,认为只有自己好,别人都不如自己,甚至当有人说别人好,没说自己好时就难受。这是因为孩子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别人。孩子对自己的评价是以教师的评价为标准的,所以教师面对好胜心太强的孩子不能片面、过分赞赏。应适当地指出孩子的长处和短处,使孩子明白人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学习,帮助孩子提高学习能力。

围棋是一项陶冶性情、提高思维能力的有益活动,并蕴含了“耐心、冷静、勇敢、博大、谦逊”等美德。教师在指导孩子学围棋的过程中不仅要渗透这些德育教育还要引导孩子如何用一颗平常心来看待输赢,教给孩子一颗面对输赢的平常心。把“胜利”和“失败”放在同一个位置上,培养孩子“胜不骄、败不馁”的心理素质。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8
北京市西城区智力围棋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