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新闻搜索
 
 
围棋,被称为“盘上的人生,智慧的体操”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0-03-04 09:53:24    文字:【】【】【

围棋,被称为“盘上的人生,智慧的体操”

有的时候,你没得选

你家财万贯,你家境贫寒

你肤白貌美,你其貌不扬

起点千差万别,你没得选

但这并不是人生的全部

就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有的时候,你有得选

你可以选择锻炼出一副健康的体魄

你可以选择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你可以选择修身养性、与人为善

你可以选择头悬梁锥刺股

总有一扇门是属于追梦者的

你想成为什么,就会选择什么

围棋,就是不停地选择

无论你的对面坐的是谁

也不要被他扰了心神、乱了阵脚

下棋的人,爱计算

也爱纵览全局

所以,他们往往不仅棋风稳健

人生也走得稳健


围棋走得稳

在做选择时往往也很稳、很果断

这就是围棋之于选择的意义

学围棋的意义


围棋,被称为“盘上的人生,智慧的体操”。将科学、艺术和竞技三者融为一体,有发展智力、培养意志品质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思想意识的特点,不仅是一门具有科学和艺术价值的娱乐竞技项目,还是启迪智慧和灵性的传统文化遗产。


在几千年前围棋就有着它独特的教育功能,而作为一个智力开发的项目,围棋在今天已经得到广泛认同。尤其是会下棋的家长,普遍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会围棋,并把它作为锻炼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运筹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开发智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01

对数学逻辑智能的开发作用


计算力是人类最基本的思维能力之一,我们通常所说的计算是指数字运算。我们初学围棋时首先要学会的就是数气、通过对气的计算,利用技术手段想方设法长出己方的气,紧掉对方的气。死活计算、官子计算,弈棋过程中的这些计算都是要通过心算来完成的,也就是说对局者在弈棋过程中,随时都在锻炼着他们的计算力。


但围棋的计算并不完全等同于数学的计算。围棋的计算必须将对手的应招考虑在内,其中还包含着预测双方必然的最佳行棋次序的N种变化。


02

对语言智能的开发作用


围棋有丰富的术语、口诀和格言,以及各种图形的名称。这些名称大部分都十分形象,符合幼儿形象思维的特征。儿童学棋不到到一年就能理解并掌握近百条词语,如吃子技巧中的靠单、枷吃、乌龟不出头、金鸡独立、倒脱靴、黄莺扑蝶、方朔偷桃、老鼠偷油、黄鼠狼打洞等形象生动的比喻;中盘战斗中的、攻击、腾挪、治孤、打入等术语,对围棋战略思想具有指导意义的围棋十诀:不得贪胜、入界宜缓、攻彼顾我、弃子争先、舍小就大、逢危须弃、慎勿轻速、动须相应、彼强自保、势孤取和等等,另如:大猪嘴,扳点死,盘角曲四,劫尽棋亡等死活棋型的谚语,不胜枚举。


在不知不觉中的游戏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开发了幼儿的语言智能,使之语言类推和语言适应能力获得思维上的飞跃。


03

对分析判断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的开发


不同于其他棋牌类的游戏,围棋只有完全平等的黑白两色棋子,作为个体的每一粒棋子,其本身的地位完全平等,并无轻重大小之分,每个棋子的作用完全取决于它在棋盘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它与其他棋子的关联作用而定,并没有固定的攻击目标,可以把棋子置于棋盘上的任何一点,只要这枚棋子与其他已经置于盘上或者即将置于盘上的棋子互相关联作用后,能够发挥其围地、攻击、或者防守的最大作用就行。每一手棋都要根据盘面的形势变化而调整,因为棋局的形势每时每刻在随着对弈双方的置子位置而发生变化,棋盘上的各个局部的生死、厚薄关系也随着棋局的进程而不断发生变化。


围棋游戏过程中每置一子,都是对对弈者分析判断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的锻炼和检验。 


04

对空间智能的开发作用


在围棋游戏过程中,空间智能是幼儿利用三维空间结构概念应用到平面结构的棋盘之间的相互转化,下围棋时幼儿在棋盘的上、下、左、右的方位依次放上黑白棋字的过程中,不断地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妙的几何图形。围棋盘呈现在孩子面前是个具象的平面正方形围棋的"天元"在棋盘的中心点,而星,小目、高目、目外等在棋盘的四隅。


在对弈的布局阶段中,幼儿就必须清楚地分清上、下、前、后、左、右等等具体方位,这是对幼儿的空间方位感的最初锻炼。


05

对人际关系智能的开发作用


围棋的产生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正因为围棋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几千年来一直受到上层社会有身份、有地位、有知识、有文化道德修养的士大夫以上阶层的人士所青睐,因此古今中外下围棋的人都非常重视围棋的礼仪。而礼仪课程也是步入围棋殿堂的第一道门槛。在幼儿开始围棋游戏的同时,就同时开始了对围棋礼仪的启蒙。大致包括以下内容。


比如执黑棋者第一步应当下在棋盘己方的右上角,将最方便着子的左上角让给对方,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对局时不得讲话,保持安静;复盘结束,离开座位时应将棋具整理好。并向对方示意行礼。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8
北京市西城区智力围棋研究院